“刚毕业的我要帮父亲完成心愿,让他能听见声音……”近日,安徽蚌埠00后小伙殷徐用自己在大学期间做兼职攒下的钱带失聪父亲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他用镜头记录下这一温馨时刻,获得百万网友点赞。据介绍,他的父亲小时候因为发高烧注射药物导致失聪,至今已过去50多年。8月30日,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殷徐表示,自己高中时就了解过人工耳蜗,大概要10万元左右,但当时自己没有能力帮助父亲。“给爸爸装人工耳蜗可能是我这一辈子最有成就感的事,相信不久的将来,爸爸能亲口喊出我们一家人的名字,能听到我大声喊‘爸爸’!”
(资料图片)
失聪父亲即将听见声音
这一刻,父子俩等了好多年
8月27日,殷徐带着父亲回到蚌埠老家。就在上周,他的父亲刚在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面还要挂几天消炎药水,等伤口痊愈,大概二十几天后再带爸爸去‘开机’,正式装上人工耳蜗,到时他就能听见声音了。”殷徐说,这一天,父亲等了50几年,而自己也等待了6年。
父亲接受手术之前,儿子为他打气
“手术前,我爸特别期待,整个人都很兴奋,我和妈妈还有点担心。”聊起父亲做手术那天的情况,殷徐告诉记者,虽然已经从医生那里得知这只是个小手术,但看着父亲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自己还是没来由地紧张。
当天,殷徐和妈妈、姐姐、姐夫一直等候在手术室外面,“妈妈一直盯着等候区电子屏幕上父亲的名字,我发现她紧张得快哭了,但转头看我的时候却笑了一下,可能怕我担心。我能做的就是紧紧地握住妈妈的手,告诉她‘只是个小手术,不用担心’。”
经历了4个多小时的手术,殷徐父亲顺利完成了植入人工耳蜗的第一步。看到父亲被推出手术室,殷徐和母亲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看着爸爸头上包裹着那么多纱布,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一想到这是我爸几十年的心愿,就觉得这个手术必须做。”
殷徐用镜头记录下带父亲做手术的整个过程,发布到社交平台后得到百万网友点赞。有网友留言称赞他“是个孝顺优秀的孩子”,也有人祝愿他的父亲能早日听到这个世界的美妙旋律。
做完手术的父亲
一次“交谈”
让他决心带父亲做人工耳蜗
“我爸爸三岁的时候因为发高烧注射药物导致失聪,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了。”殷徐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介绍,从他有记忆起,父亲和家人都是通过“手语”来交流的。殷徐说,家里人的“手语”和通常意义上的不一样,完全是自创的,凭借的就是一起生活的熟悉感。“比如说起某个人,他脸上有一道疤,我爸就会用手指在脸上某个地方比划一下,大家就知道他说的是谁了。”
殷徐说,小时候父亲送他去上学时,他很羡慕其他小朋友可以喊一声“爸爸再见”,而他从来没有喊过“爸爸”,因为他知道父亲听不见。那时候,他的性格比较内向,一度有些自卑,不太喜欢和别人说话,直至长大后才慢慢开朗起来。
“我觉得爸爸是个‘超人’,虽然听不见,但是会好多东西,学习能力也强。他会擀好吃的面条,会用缝纫机补衣服,木工、瓦工、电工的活他都能干,拖拉机、摩托车也能修。”
拖拉机、摩托车等,父亲都能修
殷徐告诉记者,他上初中的时候,父亲经常看着电视里推销的助听器向他比划着表示自己也想要这样一个能听见声音的“耳机”。“我爸是泥瓦工,他说在工地上干活的时候,有时离其他人比较远,一些工友叫他的方式不是用手,而是用小石子砸他。他想戴个‘耳机’,这样别人喊他时,他能听见。”殷徐说,当时父亲用手比划这件事的时候一脸委屈,他感到很心疼。
“当时我们去咨询了,人家说他这个情况戴助听器也解决不了问题。我姐那时候已经工作了,她还是花500元给我爸买了个助听器。”真正买回来后,殷徐发现,父亲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效果不好,几乎听不见,时常还会发出尖锐刺耳的噪音。可即便如此,父亲还是坚持戴着它。
后来,殷徐从网上得知了人工耳蜗,大概要十几万元,“当时给我爸看了人工耳蜗的视频,他其实是很想去做这个手术的,但我们就是普通农村家庭,一下真拿不出这么多钱,当时他就‘说’算了。那时候我就想以后赚钱了一定要给我爸装一个。”从那时开始,要让父亲听见声音的“种子”在他心里发了芽。
省吃俭用打多份工
只为凑足父亲的治疗费用
殷徐告诉记者,父母都在工地打零工,收入有限。姐姐几年前嫁人了,生活也不是很宽裕,再加上自己考上大学还有不小的费用支出,所以要想给父亲凑足治疗的费用,对于当时的他和这个家庭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
“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我自己赚的。做过太多的兼职,当保安、送快递、搬运货物、摆小摊、端盘子等,只要时间凑得上,不管多苦多累,我都咬着牙去干。”殷徐说,快毕业时他还专门去收书,自己骑着三轮车把毕业生的书都给收过来,然后去废品站卖掉,赚个差价。
“在学校期间,我就经常用手机拍些短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视频播放量还不错,积累了几万粉丝。”毕业之后,殷徐回家做起了自媒体。
殷徐一家人的合影
他除了每天拿着手机记录美好的农村生活外,还带着父母体验他们从未有过的生活,比如,去城里吃炸鸡、喝奶茶、玩投篮机,在街边“比耶”自拍,体验一次年轻人的快乐。“他们对什么都充满好奇,连一台冰箱都能看上好一会儿。”
殷徐和父亲“比耶”合影
殷徐还带着父母去快餐店,将平时常吃的炸鸡汉堡全部点上一遍,妈妈拿起汉堡时一度“吐槽”:“这不就和烧饼夹里脊一样嘛!”但殷徐觉得妈妈有些“口是心非”,“因为我看到她吃完后笑着打了个饱嗝。”父亲倒像“老顾客”,用手比划着“吃这个,喝那个”。离店前,父亲拉着他神秘兮兮地比划“这个店的水龙头没有开关也能出水”。那一刻,殷徐觉得曾经的自己“只是踩着父母的肩膀,见识了他们从未见过的繁华。”如今自己长大了,该带父母去看看世界了。
殷徐带着爸爸妈妈吃汉堡
人工耳蜗“开机”后还需康复训练
“期待父亲能喊出我的名字”
如今,殷徐成为一名专职的短视频博主,拥有76万粉丝。“但其实这一块还没有变现赚到钱,现在手上的钱都是之前兼职赚的钱和实习时的工资。”尽管如此,给父亲治疗的费用总算是够了。“高中的时候了解过,人工耳蜗需要10多万,现在国家的相关政策很好,费用已经大幅降低了,对我和整个家庭来说压力也变小了,所以就赶紧联系医院进行了手术。”殷徐说,整个治疗费用大概15万,医保报销之后需要花4万多,后来厂家对于困难家庭有补助,总共只花了2万多元。
殷徐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之前到医院检查时,医生说父亲已经56岁,即便做了人工耳蜗,可能还是听不懂、说不清,但他和父亲依然坚持。“未来的事就交给未来吧!希望通过一两年的康复训练,让他对一些简单的词汇,比如吃饭、睡觉等产生反应,讲长句子肯定是不行的。”
“上天给爸爸关上了一扇门,这扇门将由我来重新打开。”殷徐说,做好耳蜗后,自己最想教父亲说的就是“父亲和家人的名字”,“给爸爸做耳蜗可能是我这一辈子最有成就感的事,相信不久的将来,爸爸能亲口喊出我们一家人的名字,而我也可以大声自豪地喊出‘爸爸’,很期待爸爸听见我喊他时的表情!”
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郭一鹏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